他山之石
上海:保障上海东站建设项目安全高效进行
日前,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施工取得新进展,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如期完工、北咽喉盖板区承轨层首块梁板浇筑完成,为后续项目工程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请着重规范设计变更和验工计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施工制度和程序执行。”上海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近期会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纪委赴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对项目建设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向5家新入场的参建单位下发日常监督清单,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督促项目高质量建设。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是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长远发展的超级工程。该项目涉及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众多,既有中央企业,又有上海市属国有企业,施工主体多、协同事项杂、责任链条长,对监督质量要求高。
为精准有效开展监督,上海市纪委监委加强与国铁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纪委协作联动,采取“央地协同”“室组地企”联动监督方式,组建工作队伍,探索创新监督检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发挥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监督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和企业纪委了解业务、靠近一线的优势,形成“发现问题—监督整改”的闭环机制。
央地双方开展协同监督前,多次深入会商,共同制定监督方案和推进实施计划表,将监督程序和步骤细化部署,明确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研究制定监督访谈与重点检查工作手册,明晰具体内容,形成“责任主体告知提醒+日常监督清单+专题监督访谈+重点抽查检查”的监督机制,为精准高效开展工程建设监督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结合以往开展重大工程监督的经验成果,根据铁路建设实际,会同企业纪委梳理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廉洁风险点279个,分类形成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和设计企业等16张监督清单,确保监督有的放矢。”上海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负责人介绍。
由于上海东站项目内有分属不同投资主体的多个在建配套项目,一个项目的局部设计变更,也会影响其他建设项目的工期。针对不同建设单位在管理理念、模式、标准上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央地双方协同监督推动项目参建各方开展会商、协调沟通,明确各相关人员的主体责任,确保不同项目关联性的变更调整能够高效运转,避免因沟通不畅、推诿扯皮等问题影响主体工程进度。
同时,央地双方协同监督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明晰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各方权责界限,完善重大工程建设工作协同机制,督促项目参建各方梳理分析风险隐患,建立健全设计变更、工程分包、合同管理、安全生产、验工计价、项目审计等方面制度,使其适应铁路项目建设特点。此外,推动相关单位统一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检查标准,消除制度“模糊地带”,堵塞监管漏洞,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在监督过程中,央地双方还聚焦资金使用、政策落地、廉洁合规、工作作风等方面,覆盖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竣工结算等8个环节、131个具体监督点位,跟进监督46个常见问题,联合参建单位深入一线和施工现场走访相关负责人,抽查台账资料,精准监督、靶向发力,推动关口前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我们将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总结‘央地协同’‘室组地企’联动监督经验,持续对上海东站建设项目开展监督。”上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戈扬 通讯员 潘义)